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28 09:14
中國菏澤網消息 (通訊員 曲巧松)在定陶區孟海鎮東張村連片的高標準農田中 ,一條條拇指粗細的黑色滴灌帶如同大地的“毛細血管”,織就了一張精密的灌溉網絡。這些滴灌帶每隔30厘米就設有針眼大小的出水孔,調配好的水肥混合液順著黑色滴灌帶精準輸送到作物根部,保證每一株玉米都能喝上及時水。
8月20日,孟海鎮農技人員走進田間察看玉米長勢,并現場指導種糧大戶張信志利用滴灌節水技術進行科學灌溉。
“最近持續高溫,玉米葉子都打蔫了,多虧安裝了這套滴灌節水設備。”張信志一邊操作地頭的智能控制開關,一邊介紹,“我這100余畝地,過去大水漫灌需要半個多月才能澆完,現在6天左右就能完成一輪。水肥直接灌溉到作物根部,玉米根系發達,抗倒伏能力明顯增強了!”
與傳統灌溉相比,精準的滴灌模式可以做到按需、按量、按時,精準滿足玉米在高溫期的水分需求,能節肥20%以上,節水30%以上,預計每畝增加玉米產量100公斤以上,增加農民收入300元以上。更重要的是,這種技術實現了從“澆地”到“澆作物”的根本轉變。
當前正值玉米產量形成的關鍵期,土壤水分含量直接影響籽粒飽滿度。針對近期持續高溫天氣,孟海鎮農業部門迅速行動,成立了3支專業技術服務隊,全天候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。農技人員建議農戶將單次灌溉時長從4小時縮短至2小時,同時將灌溉頻次增加到每天2次。
孟海鎮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薛鑫介紹:“傳統灌溉方式在高溫下水分蒸發快,容易造成土壤表層板結,而這種‘少量多次’的滴灌技術能維持土壤濕度穩定,即便在高溫干旱情況下,也能確保玉米獲得穩定的水分供應,有效避免因缺水導致的減產。”